本报记者 梁 静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一词近30次,延续了近年来的高度关注。其中,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如何破解“就业难,用工荒”,实现稳就业保就业的目标?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我区稳就业保就业建言献策。
打造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沃土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大学生就业问题,既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自治区政协委员吴夏蕊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发现,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现象较为普遍。一些毕业生“铁饭碗至上”“家门口最好”的传统就业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牵头组织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体验活动,提供到企业观摩交流、实习见习机会。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前置,纳入入学必修课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教育,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毕业生和家长就业思想动态,积极宣传就业支持政策,帮助分析就业形势,推送适合的就业岗位,帮助毕业生及早顺利就业。
力所能及实现“一考多用”,给学校预留足够时间指导落选毕业生有效分流签约,给每名毕业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将企业见习与在校实习相衔接,让毕业生提前了解企业、熟悉岗位,让企业掌握毕业生基本情况,通过实习带动就业。遴选一批工业园区作为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在实习基地建设星级“职工之家”“大学生之家”等,全面提升园区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对已选择赴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实名制调查,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工作生活的基本状况,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
高质量助推小微企业稳岗就业
“在各类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已成为吸纳就业主力军。”自治区政协委员杨红英认为,稳就业,就要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
杨红英建议,对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和文艺娱乐等行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通过市场调配实现求职人员及时就业,对再就业人员的必要培训给予适当财政补贴。积极落实促就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毕业生就地创业,以应对因劳动力流动减少带来的就业难题。延续并完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维持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并常态化实施。
增强企业内生动力,鼓励中小企业拿出积极心态应对,树立危机意识,自我调整发展模式,进行业务转型,要顺应变化,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工作模式、运营管理模式都需创新,挖掘新的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数字化对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转型升级,大力拓展和创新企业线上业务,满足顾客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加强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苦练内功提升综合素养,转变经营方向,提早布局未来紧缺市场,在特定细分市场上谋求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建议建立惠企利企政策落实评价制度,加强对涉企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评价。健全政策出台前后向企业征求意见和政策反馈评估机制,确保出台政策更接地气、更加普惠、更有针对性。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出台符合实际的地方性配套政策,尽量细化量化,降低准入门槛,对企业高度关注的行业规定或限制性措施调整,要设置合理的过渡期,不搞“一刀切”,对某些政策预期效果和市场反应要提前进行预判预警。
政策惠民为就业创业者
撑起“帮扶伞”
近年来,我区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为重点,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在积极推进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实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治区政协委员温旭茹表示,当前就业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就业创业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大力实施就业创业惠民行动中,促进城乡居民稳就业稳增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措施。建议围绕产业促就业, 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通过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移民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优先发展“互联网 ”新业态,完善新兴业态用工和社会保险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养老、家政服务等行业与互联网融合。
“应优化环境促就业,深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全区创业扶持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完善‘创业培训 创业担保贷款 创新服务’创业帮扶机制,加大对重点人群初次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税费减免政策和一次性创业补贴。”温旭茹建议,结合全区实际,围绕康养、旅游、养老、高端装备制造、文化等产业,进行所需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闲置劳动力、移民群众和低技能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就业创业机会。
来源:华兴时报(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