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上江南到八闽大地,需要跨越2000多公里。
45岁的慕军虎和妻子是西吉人,在福建省莆田市福建长城华兴玻璃有限公司务工。今年春节,夫妻两人又没回家。“公司不仅为我们缴纳‘五险一金’,还给我们提供了两室一厅的免费公寓,在这里上班很踏实。”慕军虎说。
赴闽就业已近5年,慕军虎与妻子踏实勤劳,不仅在银川市购买了一套100余平方米的楼房,还供儿子读完了大学。“现在,我们两个人每月工资拿到手能有1.1万元!”慕军虎满足地说。
从2019年3月1日至今,在福建长城华兴玻璃有限公司稳定上班的宁夏籍务工人员有100余人,除了享受包吃包住待遇外,每月个人账户平均工资有5000元以上。
闽宁劳务协作,搭建起稳定就业的“桥梁”。
固原市驻福建劳务站站长董成璧是我区首批赴闽务工人员。从20岁出头的小伙子成长为宁夏籍务工人员在福建的“劳务红娘”,27年来,董成璧见证了宁夏籍务工人员在福建的拼搏发展。
“福建省优秀企业资源丰富,岗位缺口蕴藏着就业机会。只要吃苦耐劳、勤学上进,不仅收入稳定有保障,而且能开眼界、学技能。”董成璧介绍,从1997年至今,仅在福建省莆田市务工的宁夏籍人员就有5.75万人次,目前已有304人在福建成家,自主创业51人,成为规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有155人。
1月20日,西吉县赴福建务工的谢红一家邀请亲朋好友共庆乔迁之喜。“外出务工改变了我的生活。”谢红说,她在一家快递公司担任仓储管理经理,年收入10万元以上。
闽宁两省区坚持高位推动,建立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省级统筹部署、地市扶持安排、县(区)具体实施”机制和“1 7 n”对接模式,省、市、县常态化互访,累计签订合作协议107份,开展劳务对接248次,组织培训405期;宁夏、福建、厦门联合研发劳务协作对接服务平台,在福建建立15个劳务工作站、48个劳务基地,确保务工人员“一出家门即入厂门”。
宁夏创新出台就业创业33条、优化调整稳就业18条、“铁杆庄稼保”、就业奖补等政策,累计发放就业补贴3354万元。实施“清单式”推进,建立输出、输入、对接“三个清单”,采集15万多条务工人员信息,推送至福建省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企业。实施“点单式”跟进,发挥宁夏公共招聘网等平台作用,通过线上线下和“直播带岗”方式,开展闽宁专场和农民工专项招聘389场。
福建省持续优化用工服务保障,全面落实政策补贴,对宁夏籍赴闽稳定就业脱贫人员分别给予每人1500元交通生活补助和最高6000元跨省就业奖补,对新增组织赴闽稳定就业的社会力量按人数给予每人4000元补助,对新增吸纳宁夏籍人员就业企业按人数给予每人1000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补助。2023年,共发放宁夏籍脱贫劳动力赴闽就业补贴104.1万元,向组织宁夏籍脱贫劳动力赴闽就业的4家机构发放40.8万元。
闽宁两省区还创新校企合作,支持福建飞毛腿集团有限公司在固原市原州区成立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全面推广“实训 就业”模式,推行全额免费“1 1 1”的技工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至今累计招收宁夏籍学生1500余人,336名毕业生全部在飞毛腿集团实现稳定就业。
原州区中河乡曹河村的马瑞江,通过在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学习掌握了一技之长,赴福建飞毛腿集团生产一线工作,每月工资6000元左右。“这边薪资待遇不错,也有发展空间,我打算长期干下去。”马瑞江说。
彭阳县驻厦门市劳务站负责人李全周在闽已打拼20余年,如今他不仅在厦门市买房扎根落户,而且每年都要组织近千名彭阳籍人员赴闽就业。“这里的就业政策好、就业门路多,只要走出家门务工增收,就能过上好日子。”李全周说。
闽宁两省区不断丰富协作内容、完善协作机制,拓宽协作领域,深化闽宁劳务协作“联姻”广度深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精准转移、稳定就业,探索出东西部劳务协作的闽宁经验。27年来,宁夏累计赴闽就业32.6万人次、务工收入增长24倍,在宁闽籍企业6600余家、吸纳就业10万余人。其中,宁夏在闽常年稳定就业5.5万人。
来源:宁夏日报(2024-02-28)